“揭东区在‘强教’行动,校园基础设施、功能用房等办学条件显着改善的基础上,在争创‘教育强区先进区’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这也是揭东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在采访分管教育督导的揭阳市揭东区教育局原副局长陈怀深、黄文波时,他们一致这样表示。陈怀申,原揭东区教育局副局长,现任揭东区第二中学校长;黄文波,现任揭东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任揭东一中校长。凭借校长、副主任的履历,他们对揭东区的教育发展脉络了如指掌。他们聚焦于揭东区推动教育现代化给揭东区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不仅体现了揭东区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中获得的教育软实力,也凸显了揭东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精准聚焦。
2017年11月,揭阳市教育“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揭东区召开。揭东区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得到各方认可。 2018年1月,省教育督导室派出督导受理组督办揭东区申请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教育强区复评申请时,做出了这样的总体评价:揭东区委、区政府撤县。建区后,我们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需要,坚持“科教兴区”战略,持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锐意进取不断巩固教育“造强”成果、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统筹全局,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使全区在提供教育现代化保障、加强教育现代化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争创教育现代化成果。进步为揭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成为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排头兵。”同年2月,揭东区被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称号。
作为揭阳市首个“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揭东区无愧于揭阳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排头兵的评价。不仅如此,揭东区在揭阳市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始终领先一步:在揭阳市第一个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在广东省第一个建设教育强区在全国率先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区,率先实现教育强国。城镇评估全覆盖。今天,揭东区正以揭阳教育排头兵的责任和担当,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物理课上的模拟实验系统对我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很有帮助,我非常喜欢上模拟实验课。”当记者向揭东区第二中学二年级八班林婷琪询问学校的模拟实验班经历时,她回答道。该模拟实验系统是揭东区第二中学信息化提升项目的典型案例,帮助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据我了解,我们学校在将模拟实验系统引入实验课堂教学方面在粤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陈怀申校长表示,学校不仅将模拟实验系统等新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技术,我们还建设了智能OA办公系统和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教学、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办公、校园生活等方面。以信息化为引领,揭东区二中的教育教学生态变得更加美好。
不仅像揭东区二中这样的名校全面融入教育信息化,新建学校也高起点配备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 2018年1月才交付使用的揭东区第二小学教育教学设备全部智能化、现代化,包括智能云教室、录播室、观摩室、创客空间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你需要的一切。不仅在城市学校,即使在地处农村的蓝田中学,也能看到包括教学区教室监控平台、值班室监控平台、宿舍值班室监控平台、门卫监控平台等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平台,还可以看到网络多媒体室、计算机房、录音回放室等齐全的信息设施设备。
近年来,揭东区率先垂范,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信息化设备投入,推动优质数字化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入融合。三年来,揭东区累计投入1.2亿元,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基本完成揭东教育城域网建设。所谓“三通”,就是全区各级学校100%接入宽带网络、学校优质资源100%接入、在线学习空间100%普及。 “第二平台”是指揭阳市率先建设的县(区)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设备支撑只是基础。关键看老师怎么用。为此,揭东区大力提升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结合远程培训和暑期培训,强化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以“一师一课”、“一课一师”活动为载体,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课件制作、微课设计、“秀课”等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选活动,并在活动中发现、汇聚、形成、分享优质数字资源。目前,揭东教育互动资源库特色突出,已成为教师相互学习、探讨、提高的窗口。全区基本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普及率达到100%,其中90%的教师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广泛覆盖的信息工程建设,加上领先实用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为揭东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五年前参加过培训,获得了学士学位。”揭东区新横镇北良初级中学即将退休的校长徐轩非常自豪。几年前,他是参加揭东区学历提升队伍的众多教师之一。虽然今年即将退休,但他仍然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能够在50多岁的时候重读并获得学士学位,不仅得益于徐轩自身的教育追求,也与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密不可分。
为了让徐轩这样想提高学历的教师实现梦想,揭东区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继续深造,并印发了《揭东区“强师工程”实施方案》和《揭东区“强师工程”实施方案》。 《揭东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实施方案》》《揭东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奖励《办法》,将教师学历与优先评价、科研项目立项、政府奖励补贴等挂钩,将教师学历提升与岗位竞争结合起来,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和鼓励教师参与高层次学历引导教师终身学习,鼓励教师终身成长。近三年,全区共有311名教师报考专科,1103名教师报考本科,2016年、2017年共有43名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既要“走出去”进修,也要“引进来”培训。近年来,揭东区教育局与韩山师范学院强强联手,引进韩山师范学院专业技能资源,确定11所中小学、幼儿园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职前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教师和在职教师。良好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活人的最大潜力:在联合教育中激发管理团队、教师、学生、社区干部和学生家长的潜力。”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蓝田中学校长李永亮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2003年以来,特别是2005年李永良就任校长后,蓝田中学各项指标测试连续10多年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李永良积极参加省著名校长高级培训班,参加“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同时,他与母校韩山师范学院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并率先试点“微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除李永良省名校长工作室外,揭东区还有林伟中省名校长工作室、黄艳珍、林旭省名师工作室、李桂华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品牌工作室。揭东区充分利用这些工作室的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依托各级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校长、新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的各类培训、学术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并通过课堂学习、岗位培训、基本技能竞赛、岗位交流、“送师下乡”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支校长骨干队伍。以及中小学教师他们了解业务,精通自己的专业,并且充满激情。同时,加强对全区教师的系统培训。据介绍,2015年以来,揭东区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分别为70人次、460人次、481人次; 2016年受委托韩山师范学院培训30名中学校长,2017年受委托培训小学校长。 104人。截至目前,全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特级教师9人,省优秀教师17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人,省级名校长培养目标1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目标教师10人,参加骨干教师培训249人,省级人才培养目标9人,逐步形成了以名校长领衔的团队。以校长、学科带头人为示范,以省级骨干为骨干,区级骨干为主体,青年优秀教师为主体。后备梯队结构为揭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学历提升和教师专业培训,使揭东区教师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水涨船高,揭东区教师入职门槛不断提高。 “2004年,揭东一中计划招聘教师28人,但当年揭东县招生的师范本科生不足20人。这五年来,不仅揭东一中、二中初中及其他重点中学教师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小学教师大多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历。当被问及近年来揭东区教师水平的变化时,陈怀申非常熟悉情况,并用对比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揭东区教师水平的快速提升。
走进揭东区莆田镇中心幼儿园,人们不禁驻足观看展示的一系列农具,包括簸箕、椰壳雨衣、筛子等。 “我们的幼儿园位于农村地区,我们招收的孩子大多是附近村民的孩子,所以我们在墙上挂了很多农具。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认识这些农具,而不是在家里。”失去了祖先的传统。”莆田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杨冬梅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介绍。将当地农具展示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体现了该幼儿园的乡村文化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揭东区特色办学的缩影。 2016年,揭东区印发《揭东区中小学特色建设工作方案》,批准132所中小学设立特色发展项目。因此,揭东区以构建特色教育内涵、形成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以科学、独特、个性化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引领,以“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为基础以打造教育品牌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小学内涵发展和特色项目建设,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截至2017年9月,全区申报立项的132个特色建设项目,经揭东区教育局分两批组织验收,已全部完成。 “潮汕文化”、“对联文化”、“红色文化”、“校园足球”已初步形成。 “文化”等校园主题文化,打造了一批揭东教育现代特色学校品牌。
校园足球是揭东区教育的一大特色。揭东区2017年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地区”之一,目前全区有揭东区第二中学、蓝田中学等13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玉湖镇宁化初级中学。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7所。走进宁化初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足球教育氛围:制作精良的足球雕塑和世界足球之王李惠堂的雕塑矗立在校园最显眼的位置。足球体育栏目发布学校比赛和足球比赛的成绩。知识,足球训练场上可以看到足球运动员训练……“学校足球队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周末都进行训练,现在校队主力队员有40多人。学校开展班级足球活动每学期举办联赛,吸引更多学生热爱足球、热爱运动、热爱生活。”宁化市初中校长郭希和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学校的足球教育情况。 2015年,宁化初中足球队首次代表揭东区参加揭阳市首届足球比赛,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6年再次代表揭东区参加揭阳市第二届足球比赛并获得冠军;今年8月,他参加揭阳市第四届揭东区学生运动会初中生足球比赛,获得冠军。
德育创新也是揭东区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揭东区德育工作以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顺应时代要求,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和“青年志愿服务”、“爱心团”等活动,引导师生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的实践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良风的创造者。揭东区二中在德育创新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教育。例如,学校的“主题班会体验式系列”让每个班主任到其他班级进行“远程教学”,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主题的班会和不同风格的老师。 “学校里举行的班会,主题包括‘安全教育’、‘如何尊重他人’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我们一起思考、表演情景喜剧。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揭东区第二中学高12班学生李瑞涵表达了对体验式系列主题班会的喜爱。宁华初级中学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创了一片独特的天地。学校爱心志愿服务队于2012年、2015年两次荣获潮汕银河道德集体三等奖。
如今,揭东区各学校(含教学点)都有专门项目,校园教育亮点颇多,如揭东一中的科普教育、揭东区第四小学的汉字书写教育、其他学校还有潮州云路中学。曲文化教育、梅港中学的道德礼仪教育等。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揭东区第二小学制定的“崇美”特色教育理念。学校以“崇美博学”为主线,“崇美启智,崇美育人”为辅线,开展特色教育。坚持以美办学、以美悦人、以美育德、以美启智,将“美”渗透到各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美丽的校园氛围。校园里,有和谐的读书文化,有德有德的师生,“让师生快乐成长”。如此系统的顶层设计对于一所新学校来说并不多见,也展现了揭东区特色教育的蓬勃发展。
此外,揭东区中小学还成立了近3000个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包括足球队、篮球队、民乐社、美术社、音乐社、书法社、合唱团、锣鼓队、腰鼓队等。鼓队、仪仗队、礼仪队。 、志愿服务队等
可以说,“一校一品”的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建设,为揭东教育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梁初中,当记者问及推进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最大感受时,徐轩回答道:“以前,我教的学生生活很单调,除了学习,但现在,学生们有了更加丰富的课程学习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信息工具的指导下,我看到他们变得不一样了,更加自信,视野更加广阔。”徐轩的话反映了整个揭东区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来学生认识发生的变化。变化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这一变化的发生是揭东教育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追求。
视野变得更加广阔,体现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如今,在揭东区,教育信息化已经超越了“用不用”甚至“多用”的阶段。陈怀深说:“过去,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等信息化设备。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发现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变得过于广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从‘是否使用’到‘多用’再到‘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不仅仅是陈怀深的思考,它体现了信息。揭东教育.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连续两天,我们走过揭东区教育局、揭东区第二中学、蓝田中学等学校。我们深切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揭东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现实。
“努力争做全市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揭东区教育局外墙上的这句标语,至今仍默默彰显着揭东教育人的责任。不同的是,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了一个活生生、发挥着实际作用的“揭阳教育排头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emuwood.com/html/tiyuwenda/9448.html